夜游经济: 美国居民已有1/3的时间、1/3的收入、1/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,而其中60%以上的休闲活动在夜间。 60%的消费发生在夜间,晚上人流量、销售额往往是白天的1倍以上。 国内,北京的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,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占白天的50%,重庆2/3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,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%来源于夜间经济。 一个常住及流动人口达到300万的城市,假如每天有10%的人进行夜游消费,人均消费30元,每晚就有一个900万元的夜游市场,一年收入可达30亿元。 作为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潮影响下的新兴艺术门类,灯光装置艺术诞生于20世纪初,距今仅有100年的历史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,把科技与灯光完美结合,诞生了越来越多的创意性灯光装置,无论是商业场所的灯光雕塑,还是灯光节上形式多样的灯光小品,亦或者基于建筑群、自然山水上打造的大型灯光秀,层出不穷的灯光艺术装置比比皆是,其已经发展为独立的艺术流派。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,打造更有吸引力的城市夜经济,培育更适合年轻人居住的休闲环境,已经成为一种城市“软实力”。 城市发展动力来自于消费,消费来自年轻人。点亮城市的灯光,做强夜经济的产业基础,打造迷人的城市夜景,留住年轻人,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的进化路径。 什么是夜间经济? 1、夜游时段:黄金4小时夜间6-10点为夜游高峰时段,占比达到77%;11-12点及12点以后夜间游览活动降低,占比23%。同时,从夜游体验时长来看,3-4小时夜游体验的游客最多,占比为48.1%,1-2小时夜游体验比重为27.5%,体验5-6小时的比重为17.1%,体验7小时以上占比7.2%。 2、主力客群:中青年情侣、家庭夜游以80、90为代表的中年轻群体是现代夜间消费的”主力军”。在日间忙碌的工作之后,夜晚成了消解压力、释放活力、放松休闲的最佳时机;家庭亲子出游群体,收入较高,也较愿进行夜间消费;商务出差和个人独行的夜间体验需求最低。 3、夜游范围:黄金7KM同本地游客相比,外地游客夜晚更喜欢出去转一转,了解地方风情。一般来讲本地游客夜间游玩距离5公里,通常不超过10公里,而外地游客平均游玩距离为7公里。 现今,疫情之后国家大力推行“地摊经济”,这无疑是为夜游经济添上了一匹砖。 夜游经济在发展“夜经济”中一定要实事求是,因地制宜,具有当地特色,有当地的文化品位,走个性化、差异化发展之路,避免业态雷同和同质化竞争,不要一味地照搬城市当中的夜生活项目,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。 近年来,灯光艺术装置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,大众对它的关注度之高,社会影响度之广,如西安变脸兵马俑、紫禁城上元之夜的表现可谓备受热捧同时也饱受争议,其中,网红变脸兵马俑仅亮相2 天,就被下令拆除了。由此可见,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中,城市发展、灯光艺术装置创新与公众审美水平是同步发展的,未来,灯光艺术装置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 鉴于此,我们邀请了国内相关科研院所、设计单位、高校协会等照明领域和雕塑领域的众多大咖进行隔空对谈,重新梳理灯光艺术装置的发展历程,并对国内灯光装置发展现状、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,借此希望能启发读者对灯光艺术装置的未来产生更多的思考。 灯光艺术装置是灯光+的结果 《圣经·旧约》开篇即写道:“神说,要有光。于是有了光。”歌德曾说:“光源越亮,影子就越深。”同样在艺术史中,光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,当代著名艺术家詹姆斯·特瑞尔说过:“我将光当作一种材料,但是感知才是我的媒介。” 从某种意义上,我们可以说光构成了如今的世界,让人类和人类眼睛所见的一切拥有意义。而作为公共艺术媒材的灯光艺术装置,其重要元素就是灯光,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,它的发展状况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,灯光自身的革新,或者灯光艺术装置创作中能运用到的新技术手段的出现,都能使灯光艺术装置的面貌耳目一新,给观者愉悦的视觉享受和艺术体验。 简单来说,灯光艺术装置属于公共空间艺术的范畴,涵盖的形式多种多样,是指设计者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,在展示环境中的特定区域,运用各种灯光、彩光的发光效果及特殊材质对各种灯光的吸附、反射的变化,以特定的展示主题元素为媒介,营造出更新颖、更具特色的灯光装置设计,白天与夜晚都具有一定艺术性、思想性、景观性。不过,对于“灯光艺术装置”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。
关注该作者查看剩余精彩内容
声明:本作品为平台个人会员上传,不代表元素谷平台的观点和立场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及展示服务。原创或分享该作品的目的是交流学习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上传者或平台官方及时更正处理。
- 0
- 收藏0
- 举报
相关推荐
刷一刷- 全部评论(0)
听说第一位评论的人最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