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越众历史影像馆、深圳美术馆、艺象满京华美术馆主办的“叩响——首届深圳城市国际影像展”将在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开幕。据悉,展期将延长至2018年8月31日
地图见证一座城的变迁”以清嘉庆年间的新安县境图、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宝安县地图、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、2004年以及2015年的深圳市地图呈现自清嘉庆以来的地域变化和人口迁移情况。
上世纪五十年代,摄影师已经开始记录“深圳”。镜头里的宝安县有渔村、蚝民,七十年代的深圳戏院没有电影海报,也没有广告位,门楣上是政治标语“工业学大庆”。
香港是深圳故事的另一个“主角”,罗湖关口、中英街是这一时期历史影像众常见的场景。何煌友甚至拍下了 1979 年 5 月的一次“大逃港”。当时谣传英女王登基当日,香港将实行大赦,滞港人士可于 3 天内向香港政府申报永久居民,深圳边防也会在当天“大放关口”。来自惠阳、东莞、宝安的数万人涌入准备外逃。
八十年代的渔民村(摄 / 何煌友)
1972 年的蚝民赶海(摄 / 何煌友)
五十年代的中英街,香港警察在英属街道巡逻(摄 / 郑中健)
“大逃港”,1979 年 5 月 6 日,误传深圳“大放关口”,惠阳、东莞、宝安数万人涌入深圳准备外逃香港,图为公安人员在东门堵截。(摄 / 何煌友)
70 年代的深圳戏院(摄 / 何煌友)
1979 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时间节点,何煌友拍摄了当年 7 月蛇口的“开山炮”,它成为内地第一个出口加工区。工业区外的标牌是“时间就是金钱、效率就是生命”,“事事有人管、人人有事管”。 一座城市迅速生长。1982 年竣工的特区第一高楼电子大厦很快被赶超,两年后封顶的 160 米的深圳国贸大厦成为内地第一高楼。到了九十年代,深圳的街头已被自行车塞满。
1979 年 7 月 2 日,蛇口“开山炮”,这里是内地第一个出口加工区,今天的蛇口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,成为深圳地价最高的区域之一。(摄 / 何煌友)
1981 年底,蛇口工业区外的标牌。(摄 / 何煌友)
1984 年的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(摄 / 刘廷芳)
关注该作者查看剩余精彩内容
声明:本作品为平台个人会员上传,不代表元素谷平台的观点和立场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及展示服务。原创或分享该作品的目的是交流学习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上传者或平台官方及时更正处理。
- 0
- 收藏2
- 举报
暂无推荐方案